🎙 Ep.42 疫情再起?猴痘不要來 Feat.阿培醫師

Ep.42 疫情再起?猴痘不要來 Feat.阿培醫師

從三月以來,台灣已經出現數個本土的猴痘個案,但似乎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。雖然目前狀況看起來「還好」,但是多一些認識猴痘,就可以知道多一點的自我保護措施。經歷三年的防疫,大家難免出現防疫的彈性疲乏,但為了能夠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,我們就來好好聽 #阿培醫師 說明猴痘和相關的防疫方式吧!

🎧 點連結收聽 Podcasts ➡️ Apple Spotify

猴痘症狀

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,屬於正痘病毒屬的一種。 症狀包括發燒、畏寒/寒顫、出汗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淋巴腺腫大(如耳週、腋窩、頸部或腹股溝等處)、極度倦怠。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,通常自臉部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,四肢比軀幹更常見。皮膚病灶持續 2-4 週後,最終會結痂脫落,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。

猴痘的潛伏期約為 3-21 天,通常為 6-13 天,但一般來說,當皮疹出現後,感染者就具有傳染力,直到皮疹結痂脫落。 

傳播方式

猴痘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透過與感染者的皮膚或其他潰瘍(如口腔或生殖器)接觸,以及接觸他們的唾液、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 。這種接觸可以發生在親密接觸中,包括:口交、肛交或陰道性交,或觸摸感染者的生殖器(陰莖、睪丸、陰唇和陰道)或肛門;擁抱、按摩和親吻;長時間面對面接觸。此外,猴痘也可以透過與感染動物(如松鼠和猴子)或被污染的物品(如床單、衣服或針頭)接觸而傳播 。

猴痘症狀 & 傳播方式

目前相關新冠防疫正在鬆綁,民眾似乎對於防疫出現疲勞,應該如何確實自我保護?

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特效藥物,因此 #預防 是最好的措施。

首先盡量不要接觸生病或死亡的囓齒類和靈長類動物,因為你無從得知牠們身上是否具有猴痘病毒。如果必須接觸這些動物,應要做好防護措施,如戴上手套、口罩和護目鏡,並在之後徹底清潔雙手和衣物。

再來,要避免與已感染的人或物品接觸,如果不幸接觸到,應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並消毒。最後,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免疫力,並記得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。

最後,盡量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場合,並建議要全程使用保險套。

雖然,新冠防疫正在鬆綁,也有不少人也對於防疫感到疲乏,但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著想,建議大家執行上述的自我保護措施,盡可能有效地降低感染風險。

如何確實自我保護?

目前疫苗施打的流程

  1. 自我評估近 6 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(性病患者、多重性伴侶、性工作者、曾於特殊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),可到疾管署的官方網站的「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」做登記(登記時間為週一至週五的早上 9 點至下午 5 點)。
  2. 登記完後,等候媒合接種疫苗醫院(約 1-14 天)。媒合成功後會收到接種預約信。
  3. 依據預約信的指示,至你預約登記時提供的醫院網站做預約掛號。
  4. 在預約當天,攜帶身分證件和健保卡,依自行預約的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,並出示完成意願登記回信(含登記編號)以及預約信。
猴痘疫苗施打的流程

民眾大哉問

  1. 猴痘是否會像 Covid-19 一樣大爆發呢?
    因為猴痘的傳播方式與新冠病毒不同,需要透過密切接觸、觸摸具患有猴痘的動物或人才比較容易傳播,且猴痘透過飛沫傳染的機率不如 Covid 高。因此,若做好相對應的保護措施,猴痘應該不會如同 Covid-19 一樣大爆發。
  2. 自我懷疑 or 接觸過猴痘患者該怎麼辦?
    如果自我懷疑或接觸過猴痘患者,應盡快向醫療機構尋求醫療協助,並告知自身的症狀和接觸史,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進行疫苗接種。
  3. 得過猴痘後,還會再得嗎?
    一般來說,得過猴痘後會形成免疫力,所以再次感染猴痘機率並不高。但是,仍須對於更多猴痘的個案做了解,才能進一步知道感染猴痘的免疫力可以持續多久。
常見問題

🎧 點連結收聽 Podcasts ➡️ Apple Spotify

發表留言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